切而知之謂之巧──經絡儀 (1)

【原文首發於Matters
Peter Mandel 使用克里安照相作為主要的診斷工具,稱為EEA (Energy Emission Analysis)。除了必須要有一台克里安 EEA 以外,還要有藥水、暗房,拍克里安照片的時候要在暗房裡拍,拍完之後再用藥水洗照片,判讀也不太容易。我的彩光老師已經不用 EEA 了,在中醫裡面有望聞問切四診,《難經》:「望而知之謂之神」,用望診中的掌診和舌診做為診斷的效果是很好的。那麼,有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做為切診的工具呢?我讀到《人體使用手冊【實踐版】》,書中提到替代療法和輔助療法 (CAM) 由於常被質疑缺乏科學證據,有一些人努力的方向是建立證據基礎,發展各種檢測和驗證工具,於是有了 EBCAM (Evidence Based Compli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) 這個領域,而中醫科學化的目標是建立有證據基礎的中醫檢測和治療技術。書中並介紹了他們所使用的經絡儀,目標就是取得客觀的經絡數據。

良導絡

吳清忠老師所使用的經絡儀名為經絡道,前身是鍾傑教授於1982年研發的秦值儀,而秦值儀又是以1951年中谷義雄博士的良導絡理論為基礎。簡單地說,良導絡是在十二經絡的穴位,左右共24個點量測阻抗,阻抗越低電流愈高,表示該經絡愈亢奮。要量測阻抗,就必須在人體通電(良導絡使用的電壓大約是12V),例如左手握一個銅棒之類的導電體,探測頭則放在右手的太淵以形成電流的迴路。穴道是人體電阻較低的地方,但是皮膚表面的電阻還是很高,所以要使用沾食鹽水的棉球來克服這層表皮的阻礙。 良導絡 良導絡 圖片來源:經絡道

經絡道

但是良導絡最大的缺點,是無法在短時間內重複施測,那麼量測的再現性就是無法確認的。這是因為通過微小的電流之後,人體的電性會產生變化。傅爾電針(EAV)也有同樣的問題。上醫開發的經絡道改為測量人體的生物電磁波,不需在人體通電,因此可以在短時間內重複量測,這樣就能確保不會因為單次量測的操作失誤造成結果的偏差。

PHCS PHCS 圖片來源:經絡道

量測穴位
太淵(肺經原穴)
大陵(心包經原穴)
神門(心經原穴)
陽谷(小腸經經穴)
陽池(三焦經原穴)
陽谿(大腸經經穴),以上在手腕附近;
太白(脾經原穴)
太衝(肝經原穴)
大鍾(腎經絡穴)
束骨(腎經俞穴)
丘墟(膽經原穴)
衝陽(胃經原穴),以上在足部。

這樣,我們就可以初步了解十二條經絡當下的狀況,是亢奮或是虛衰。不過,量測的時候施力大小與探測頭壓下表皮的深度有關,而電磁波的強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,因此會對讀值造成一些影響。理想的壓力是150克,實際上要維持同樣的施力並不容易。有一位同學就認為探測頭應該要有壓力感應,這樣才能減少不同操作者的施力程度不同所產生的讀值差異;或許這是這種技術的先天限制,因為人體的生物電磁波非常微弱,探測頭必須設計的精簡。另外,也因為人體的生物電磁波非常微弱,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,假如附近有變電箱之類的強電磁波源會產生干擾;而且,現在筆電追求輕薄、低功耗,對 USB 的供電比較小,因此筆電插電源後量得的讀值會比較穩定,這些是我認為經絡儀等設備要將使用者量得的資料拿來做大數據、大健康會遇到的阻礙。 MMS-100 經絡道 MMS-100

【參考資料】
1: 吳清忠(2016)。人體使用手冊【實踐版】:啟動自癒,排除垃圾,終結難纏的慢性病。商周出版
2: 賴正國(2013)。經絡檢測指導書。上醫健康。
3: 以 EAV 為基礎的 EDS2000 理論與設計原理:https://www.acu-pro.com/acupro-design.htm

彩光之路文章索引